“我相信龙国科学家的创造力。历史已经证明,只要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没有攻克不了的技术难关。”
三个月后,东部战区试验基地。
“首长,单晶涡轮叶片取得了重大突破!”
王明远激动地向陈风汇报。
他小心翼翼地从特制容器中取出一片金属叶片,在灯光下闪烁着独特的金属光泽:“这是我们最新研制的第四代高温合金单晶叶片,耐温性能达到1750°C,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工艺是什么?”
陈风仔细观察着这片看似普通但蕴含高科技的金属片。
“我们改进了定向凝固工艺,同时在合金成分上实现了创新。”
王明远解释道,“特别是引入了特殊的稀土元素作为微量添加剂,大幅提高了材料的高温稳定性。”
“量产能力如何?”
“已经建立了小批量生产线,月产能约500片。”
王明远回答,“一年内可以满足新型战机发动机的需求。”
陈风欣慰地点点头:“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发动机性能提升后,我们的新一代战机将拥有更大的作战半径和机动能力。”
与此同时,量子计算芯片团队也带来了好消息。
“我们在室温量子计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李德怀教授展示了一个精密的设备模块,“这是基于拓扑量子特性的新型计算单元,可以在常温下保持量子相干性长达一毫秒,比之前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实际性能如何?”
“我们构建了一个32量子比特的原型机,体积缩小到了冰箱大小,能耗降低到5千瓦。”
李德怀自豪地说,“虽然离最终目标还有距离,但技术路线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
陈风对这一成果表示赞赏:“继续努力。”
能源团队也带来了样品。
“这是新型石墨烯基锂硫电池的工程样机。”
王强教授展示了一个看似普通的电池组,“能量密度达到530瓦时
千克,比目标提前实现,而且解决了循环寿命的关键问题,可以支持超过500次完全充放电。”
陈风现场测试了这一电池系统,它能在一分钟内完成80%的充电,而且在极端温度下(-40°C至70°C)仍能保持稳定性能。
“这将大大提升我们所有便携式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
陈风评价道,“特别是对‘龙魂’系统和无人平台至关重要。”
在隐形材料领域,张志刚教授带来了一块特殊的测试板:“这是新型纳米复合隐形材料的实验样品,在X波段和Ku波段的雷达波反射率降低了99.97%,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陈风随手弯折了一下测试板,“重量和环境耐受性如何?”
“每平方米重量仅2.3公斤,比传统隐形材料轻40%。”
张志刚回答,“同时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适合恶劣环境使用。”
最后,人工智能团队展示了他们的“战场决策人工智能”系统的实际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