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豆看书 > 都市言情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124章 皇帝这是疯了吧?!

第124章 皇帝这是疯了吧?!(2 / 2)

皇帝最近想钱想疯了吧

还说和北面的互市一样,不能厚此薄彼。

市舶司的事,能和北面的互市一样吗

北面的互市,确实是纯新开的。

在此之前,根本没多少人和北面草原上的部落进行交易。

而且,北面一线大军云集,哪怕把商税收到了十税六,有那么多大军在,也没有多少人敢不开眼,在这件事情上闹腾。

可是,现在说的是海贸,可就完全不一样。

众多海商,这么多年了,都已经是习惯了不交税。

自己赚多少多少。

哪怕需要孝敬和打点一些人,所费的,还是要比向朝廷交税少的太多。

胡惟庸觉得,皇帝一开始弄个三十税一,了不得十五税一,就已经非常可以了。

哪成想,皇帝居然这般狠,直接就给怼到十税六上。

这不是要那些海商们的命吗

朱元璋这哪里是奔着重开市舶司去的

就他这种搞法,要是能把市舶司给建立起来,并且让市舶司重新盈利,那才是怪事。

那些海商们可不是傻子,放着逍遥日子不过,那么多的利益不要。

跑来受官府的管制,而且还要上交这么高的税。

本来想要让众多海商,重新接受朝廷的管理,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现在,皇帝又直接把税给提了十税六上。

这种事,根本就办不成好吧

怪不得皇帝不让自己说了,而是说他的设想。

哪怕自己想破了天,也绝对不可能如同皇帝那样,把税给整到十税六上去。

可现在皇帝已经发了话,他又不好不应答。

因此,只得勉强收敛心神,斟酌着开了口。

“上位所考虑的,确实很有道理。

市舶司之所以到了元朝后期,会迅速的没落,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走私盛行。

众多海上贸易,纷纷绕开了市舶司。

导致市舶司收不上税。

这才让市舶司的收入一落千丈。

想要让市舶司重新盈利,最重要,的确如同上位所言那般,加强对海商的管理。

让他们不要再想着绕开市舶司,依法纳税。

只是这些人从元朝时,就已经开始走私了,不听从朝廷号令。

而今陛下重设市舶司,想要让他们重新归顺,遵从朝廷的律令行事。

只怕有些不太容易。

要是……要是税低一些,倒还比较好办。

可是现在,直接十税六,着实……着实有些太高了。

远远超过了,海商们以往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这些海商们,只怕不乐意……”

胡惟庸就差直接说,十税六高的离谱。

海商们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远比当初他们走私之时,向各级官吏这些分润出去的利润,还要多的多。

若是能把税,弄到一个合理的程度,事还好办。

可现在,是真办不了。

“十税六真的高吗

真以为咱不知道,海贸有多赚钱吗

十税六后,剩余的利润,依旧够这些人吃的盆满钵满。

不会让他们白辛苦一场。”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开了口。

而今他重新回来了,市舶司不但要重开,还要把税给加的足足的。

这些人,当初三十税一都要逃税,放着好日子不过,那就让自己给他们上上强度吧!

现在,必须把税收到十税六!

把他们的路给堵死了。

这些人,一个个就是被惯坏了,对他们越好,他们就越不知足,越想要更多。

“当然,咱们后续还会制定出一个比较详细目录出来。

并不是所有的商品贸易,都会征收十税六的税。

有些商品会低一些,有的会高一些,有的甚至于还会免税。

听到朱元璋这话,胡惟庸略微松了一口气。

就知道,皇帝不可能真的一味蛮干。

“就比如粮食,就可以实行低税,乃至于是免税。

我大明的粮食,一粒不许向海外运输,售卖。

但是,海外向大明运输粮食,却是不管的,不限量。

运多少都行。

对于运输来的粮食,实行免税。”

粮食这东西,什么时候朱元璋都不嫌多。

而今的大明,每年依然会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

今后实行海外贸易,朱元璋觉得很有必要,从海外多运输一些粮食入国内,进行一个必要的补充。

哪怕今后大明这边的粮食,能实现自给自足了。

他这里同样还会鼓励海商们,从海外运粮。

毕竟肚子吃饱了,便要想办法着手改变提高百姓们的生活质量。

肉蛋奶这些,也要安排上。

口粮够了,可以继续运送粮食来当饲料粮嘛。

听了朱元璋的话,刚刚松了一口气的胡惟庸,心又提了起来。

不是……皇帝这说的是什么

给粮食进行免税

可就算是对粮食进行免税,很多人也不愿意运粮食。

运粮利润实在是太低了。

和运输香料等诸多的商品相比,差的不要太远。

“上位,臣斗胆说句心里话。

就臣所了解到的情况,对海商们想要把税收到十税六,是真不太可能。

咱们这边,是不是可以一开始时,把税少收一点。

先把海商们,给骗到市舶司这边来。

把市舶司框架搭好,运营起来,后面再慢慢的想办法加税。

想要一口吃成胖子,着实太难了。”

胡惟庸准备采用温水煮青蛙的办法。

边上的李善长,暗自点了点头。

觉得胡惟庸的这个考虑,还是要得的。

这件事,真按照上位所说的那样来,直接把税收到十税六,确实难办。

朱元璋摇了摇头:“不行,收税这个事儿,向来都是拿刀割肉。

割的少也是疼,割的多还是疼。

不论割多割少,这些人都会非常的抗拒。

很多事,都是最开始做的时候容易。

一旦开始时,把税给定的低,后面再想要把税提高,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提一次就闹腾一次,不知道需要多扯多少皮,多费多少功夫,

如今乃是重设市舶司,是重新定税率的大好时机。

一次性把事解决了,省得今后各种扯皮。

不然今后有得闹腾。”

在这件事情上,朱元璋有着他的想法,也有着他的坚持在。

“这……上位,恕臣直言,真要如此的话,只怕…只怕市舶司就不太好开起来了。

臣非是质疑上位,而是就事论事。”

胡惟庸显得有些迟疑的出声说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

“咱知道,你说的都是实话,但咱依然还是要这么做。

市舶司必须设立,税必须收到十税六。

现在的那些海商们愿意做了,就到市舶司去弄营运牌照,接受官府管理,依法纳税。

不愿意了就不做。

依照海贸的巨大利益,十税六他们嫌赚的少,可有的是人愿意去做。

不嫌少。

我大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更不缺想要赚钱,想要过好的人。

这些生意,并不是说只他们能做!

至于说走私之事,咱也不怕。

咱说的,都是认真的。

今后咱会设立海军,好好整顿沿海各卫所。

将会严抓走私,对走私实行零容忍。

这些并不是说着玩玩而已。

他们不愿意受朝廷管束,不愿意纳税,那么就别做海贸的生意了。

至于说还想走私,那就接着走。

发现一个,抓到一个,杀一个,抄一个的家!”

朱元璋面色严肃,说出来的话杀气腾腾。

似有血腥之味,随着他话的说出,在华盖殿内弥漫。

令胡惟庸,李善长他们都为之心惊。

“那个……上位,元朝太宽,而今上位制定的这些,又有有些太严了。

这……这是否有些矫枉过正了”

在胡惟庸问出这话后,就连李善长,乃至于是太子朱标,都觉得胡惟庸说的很有道理。

觉得确实是有些矫枉过正了。

“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

朱元璋右手撑在了御案之上,望着众人望着几人一字一顿的说道。

“就是因为元朝对这些人太宽容了,才会让他们越发的嚣张跋扈。

如今咱设市舶司,需要把一切都给打扫干净了,另起炉灶。

这些人想要上桌吃饭,就要按照咱的规矩来。

还想像以前那样,行不通了!

吃咱的饭,就要受咱的管!”

胡惟庸,李善长,乃至太子朱标都是心头为之大振。

来了!来了!

这种熟悉又霸道的感觉又来了!

“胡相,等一下就给苏州,杭州,松江府这些地方的海商们发起邀请。

让他们腊月十五,到天界寺这边来,咱要亲自和他们见面,说些话。”

皇帝都在这件事情上,说出这种话,展现出了这种的态度,胡惟庸能说什么

只能点头应是,表示自己记下了。

“上位,如此……是不是容易引发乱子”

李善长有些担忧的道。

“乱就乱,这件事本身就是一场战争。

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放弃幻想,准备战斗而已。”

说话,望着李善长道:“对了,韩国公,咱这里倒是有件事儿想要与韩国公说。”

一听朱元璋的话,李善长顿时就紧张起来。

现在,他已经被朱元璋接连的手段,给整的有些应激反应了。

“老李。别紧张,不是坏事儿,是好事儿。”

朱元璋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李善长反而变得更加紧张了。

皇帝能有什么好事

朱元璋道:“真是好事儿,你家老大李祺,也不小了吧

正好咱家闺女年龄也不小了,咱准备把咱姑娘,许配给李祺,你觉得如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