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见面(2 / 2)

在今年年初,朱标去世之前,朱元璋才发动了一次北伐。

是洪武年间,第十一次北伐。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打仗是绝对烧钱,也消耗粮食。

“陛下为民,修河治水,铺路造桥等,惠及百姓的事情,这么多年里面,也没少做。”

杨士奇低下头道:“臣虽然没有进入朝廷,但相信各部官员,经常问陛下要钱,陛下也经常让户部挤些钱出来,陛下的内帑,只怕也所剩无几了。”

“唉……”

提起钱的事情,朱元璋确实无奈。

真的太缺钱了。

虽说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又万万不能。

比如北伐,你没钱发军饷,士兵谁愿意帮你打仗?

粮食也是钱!

“咱印发大明宝钞,为的也是钱。”

朱元璋问道:“但为何,大明宝钞会直接废了?”

杨士奇说道:“因为宝钞的信用不足。”

朱元璋又问:“为何?”

杨士奇道:“首先,陛下印发宝钞,但不首先使用宝钞,比如交税的时候,必须要现银,无法使用宝钞,朝廷都不敢用,百姓如何敢用?”

朱元璋听了,郑重点头。

这一点他是承认的,自己印钱,但不敢用,百姓们谁敢用?

“其次,准备金不足。”

杨士奇道:“陛下印宝钞,是为了弥补钱的不足,但把金银铜等,变成了一张纸,百姓肯定心里不安,想要兑换成现钱,但印发的远多于国库的金银储备。一旦百姓觉得宝钞没有任何信用,就会去兑换,形成了挤兑,宝钞换不出真正的钱,谁还愿意用?”

正是因为国库的钱不够,朱元璋才那么放肆地印钱。

想要把纸,当作钱来用。

但是,朱元璋不懂准备金,更不懂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印发的大明宝钞,根本经营不起来。

“最后还有一点。”

杨士奇补充道:“造假大明宝钞,太容易了。”

朱元璋眉头紧皱,他知道杨士奇说的,全部说在大明宝钞的弊端上面。

说的又都是对的。

“你觉得,如何?”

朱元璋问道。

杨士奇道:“做好防伪,重新树立百姓对大明宝钞的信用,让百姓使用宝钞,和使用正常的金银铜没有区别,大明宝钞才能真正流通,但要做到,不容易。”

防伪的技术,暂且不说。

单是这个信用的问题,就难以解决了。

朝廷都不敢用,百姓们谁敢用呢?

没有完整的金融体系,大明宝钞早就烂透了,信用基本树立不起来。

朱元璋认真地沉思了好久,道:“你说的都对,咱开始相信,能力不等于学识了,很好!”

杨士奇心里暗暗放松,吐了口气道:“多谢陛下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