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绝犹绕梁,麈尾轻摇辨浊清。
醉卧竹林非真醉,青眼未逢不展眉。
一、铁匠炉前的试金石
洛阳郊外的柳树下,嵇康抡锤打铁的声响惊飞了栖鸟。向秀蹲在风箱旁,额角的汗珠随着火星明灭。远处车马喧嚣,钟会带着随从昂然而至,锦袍上金线绣的螭纹晃得人眼花。嵇康头也不抬,铁锤击打的节奏反而愈发急促。钟会站了半晌,终是拂袖而去,只丢下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这场景被路过的樵夫传为笑谈,却不知正是竹林名士的入圈试炼。那铁砧上锻打的非是农具,而是圈层的门槛——若来客能忍住被冷落的尴尬,从铁锤与砧板的碰撞声中听出《广陵散》的韵律,嵇康自会掷锤相迎。可惜钟会只听出金铁之声,却未闻琴心剑胆。
二、麈尾划出的天河
阮籍的青白眼世人皆知,却少有人留意他手中的麈尾。某日寒士王戎来访,阮籍正在茅屋前逗弄青驴。王戎开口便论《周易》,阮籍忽然将麈尾向天一挥,惊得青驴扬蹄长嘶。王戎当即改口:“驴鸣甚合音律,可比《咸池》之乐。”阮籍大笑,邀其共饮——原来麈尾起落的方向,暗合北斗七星的轨迹,王戎若继续掉书袋,此刻早已被拒之门外。
这般玄机,恰似《庄子》中的“目击道存”。山涛初入竹林时,曾醉后披发裸身,高歌《离骚》。刘伶讥他“形骸放浪而神拘礼法”,阮籍却从山涛衣带上的玉珏纹样,看出他刻意仿效楚人装扮的破绽。真正的放诞,何须刻意为之?
三、酒瓮里的生死契
刘伶外出必携酒壶,壶底刻着“死便埋我”四字。某日新友杜康后裔来访,自诩千杯不醉。刘伶指着院中酒瓮:“此中有玄酒三斗,君若能饮尽,当开竹林之门。”那人连饮十碗,忽见瓮底映出自己七窍流血的倒影,惊厥而退。原来瓮中掺了致幻草药,唯有勘破生死者方配共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