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仓库的遭遇,以及那位神秘系统宿主留下的警告,如同投入林风心湖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他愈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卷入的这场与“暗影”组织的战争,其水之深、牵扯之广,可能远超他的想象。地球,这个孕育了人类文明的摇篮,或许并非绝对的安全之所。
“我们需要一个……后备基地。”林风在一个只有他和苏晚晴参加的、绝对保密的内部讨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这个想法,“一个能够承载我们核心技术、关键数据、甚至在最坏情况下……保存文明火种的地方。”
苏晚晴立刻明白了林风的未尽之意,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你是说……月球?”
林风点了点头,目光望向窗外的夜空,那轮皎洁的明月仿佛触手可及。“月球,距离我们最近,资源相对明确,而且……足够安静。”
在确认了来自“暗影”和其背后“清除协议”的潜在威胁,并与联合国安理会相关方进行了初步沟通后,林风认为,启动月球基地计划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不仅是实现人类“迈向星辰大海”这一终极梦想的关键一步,更是在当前复杂严峻形势下,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布局。
不久之后,未来智能以“探索地月空间资源,拓展前沿科学研究”为名,正式向全球宣布了一项极其宏伟的计划——“望舒计划”(projectwangshu,取自中国神话中为月亮驾车的女神之名)。
“望舒计划”的目标,是在未来十年内,在月球南极建立一个可永久驻留、具备初步科研和资源开采能力、并且能够实现高度自主运行的智能化月球基地!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海啸般的反响!
虽然各国航天机构也都有各自的重返月球乃至建立月面基地的远景规划,但未来智能提出的“望舒计划”,其核心亮点和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实现路径——将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的建设和运营!
林风在计划发布会上,向世界展示了这一颠覆性的构想:
AI机器人“建筑大军”:未来智能将设计和制造一支由多种特种机器人组成的“月面工程队”。这些机器人形态各异,有的擅长地形改造和平整(如大型推土机器人),有的擅长精准搬运和吊装(如多足起重机器人),有的则可以直接利用月壤作为原料进行3d打印(打印建筑模块、道路等),还有的负责能源系统(如铺设柔性太阳能电池阵列、安装小型核反应堆模块)和通信基站的部署。整个建设过程,将在地球控制中心的AI统一调度和远程监控下,由机器人在月面自主协同完成,人类宇航员只在关键节点或必要时进行短期登陆和监督。
“月宫”智能控制中枢:建成后的“望舒基地”,其内部的生命维持系统、能源管理系统、资源循环系统、科学实验仪器、内外机器人维护等,都将由一个专门设计的、部署在基地核心计算模块中的超级AI——“月宫”(YuegongAI)进行统一管理和自主运行。这个AI是“天枢”空间站AI模块的升级版,具备更高的自主决策能力和对复杂月面环境的适应性。人类科研人员可以通过高速地月通信链路,远程操控实验设备,或者以“虚拟化身”的形式,“沉浸式”地在月面基地进行“远程办公”和科研。
资源就地利用(ISRU):AI将主导对月壤、水冰等资源的勘探、开采和利用。比如,利用机器人提取月壤中的稀有元素和水冰,通过电解水冰制造氧气和氢燃料,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部分零部件和工具,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球物资补给的依赖,实现基地的可持续运营。特别是月壤中丰富的氦-3,被视为未来可控核聚变(未来智能也在研究)的理想燃料,是“望舒计划”的远期战略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