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若不称王,又怎能彰显您的威严呢?
又如何能让天下的英雄豪杰心悦诚服地归附于您呢?
如今的形势,已经容不得我们再有丝毫的犹豫了啊!”
荀彧还欲再劝,曹操抬手制止了他,说道:
“此事容本相再考虑考虑。”
随后便挥挥手,让众人退下。
荀彧忧心忡忡地走出大厅,他知道自己能否阻止曹操称王,仍是未知之数。
曹操看着荀彧离开,又向郭嘉使了使眼色,郭嘉马上心领神会,便留在原地,没有急着离去......
数日后的朝会上,以华歆和毛玠为首的众多朝臣上书汉帝,大表曹操功德,请求晋升曹操为魏王。
然而,荀彧站了出来,当众提出了反对,伏完、孔融等人也发表了反对意见。
曹操听后,脸色微变,心中不悦,但并未当场发作。
他又转头看向上首,只见汉帝却宛如一座雕塑般静静地坐在龙椅上,冷眼旁观着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激烈的争吵,似乎这一切都与他毫无关系。
曹操心中暗自思忖,这样下去局势恐怕对自己不利,必须想个办法摆脱眼前的困境。
他面色凝重地对百官说道:
“本相德薄功微,实难承受如此重责大任。
百官今日之请,实非在下所愿,还望诸位收回成命。”
说罢,曹操向汉帝深施一礼,然后转身离去,留下百官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第一次称王所请就这样草草收场,曹操心中虽然有些不甘,但也无可奈何。
然而,就在他以为事情就此结束的时候,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在郭嘉的教唆之下,一群激进的将士们决定采取更为激进的手段。
他们如同一群饿狼般冲进了皇宫,将汉帝团团围住。这
些将士们手持利刃,面露凶光,齐声高呼:
“陛下,丞相之功,天下皆知,理应封王!
此乃众将士之意愿,陛下若不准,许都的将士们恐将兵变!”
汉帝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脸色惨白,身体不由自主地瑟瑟发抖。
他深知,如果不答应他们的要求,许都必将陷入一片混乱,而自己的性命恐怕也难保。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汉帝终于屈服了,便立即下令封曹操为魏王,加九锡。
曹操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暗喜,但表面上却故作姿态,上书三辞,表示自己实在不敢当此大任。
然而,汉帝根本无暇顾及曹操的推辞,接连下了三道诏书,坚决要封曹操为魏王。
最终,曹操“无奈”地拜命受魏王之爵,称王之事尘埃落定,曹操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然而,荀彧却因此事与曹操之间生出了嫌隙。
曹操虽表面上依旧礼待荀彧,但心中对他的反对已心存不满。
而荀彧看着如今的局面,心中忧愤难平,他坚守的兴复汉室之梦似乎越来越遥远。
曹操称魏王之后,对驻守四方的将士们进行了晋升和封赏,曹军上下欢欣鼓舞、士气高昂。
天下士人得知曹操称王之后,纷纷口诛笔伐,比当初魏延称公时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魏延在诸葛亮的建议之下,广发檄文,声讨曹操违背汉室祖训,妄图篡汉自立,号召天下英雄共讨之。
这檄文一出,响应者众多,原本就对曹操称王不满的势力开始蠢蠢欲动。
曹操得知后,勃然大怒,立刻召集谋士商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