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不仅将征讨敌对势力的俘虏当做祭品,甚至还会将一些不服从他的臣子、诸侯当做祭品。
内外仇恨积蓄,西周武王姬发察觉讨伐暴商的时机已至,便率兵东进,在牧野之战中一举大败殷商的数十万大军,进而占领了当时的商都朝歌。
商王朝由此灭亡,被西周取代。
视频放到这里已经到了尾部,又讲述起了诸多商王陵墓。其中有一座陵墓是空的,被认为是纣王帝辛之陵墓——其身死国灭,自焚而亡,自然是无法安葬于王陵的。
最后,视频讲述了一些考古工作者的事迹便结束了。
待视频的感谢字幕都出完,朱元璋才感慨道:“商无道,周伐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镐京为犬戎所破,遂诸侯争霸。”
“秦一统六国,二世无道,百姓具反。前汉民不聊生,有绿林、赤眉反之;后汉民不聊生,亦有黄巾之乱。”
“隋炀帝无道,现十八路反王;唐末君臣不顾百姓死活,即有黄巢破洛阳。”
“除了宋朝积弱为胡虏所灭,胡元还有咱大明,乃至后面的满清,皆是将百姓逼得没了活路,才国灭。”
“王朝兴亡因果,史书记载的清清楚楚,怎么就没有哪个朝代能避免呢?”
朱标、朱樉、朱橚等皇子、皇孙一时都无言。
刘宽见老朱说到最后看过来,便道:“陛下,后世网络上有句话,叫做‘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听了这话,朱元璋、朱标等琢磨着,觉得似乎有理,但又似乎没理。
刘宽则又道,“事实上是,每个朝代除了会面临前朝曾面对且并未能解决的问题外,还会面临一些新问题。”
“所以,纵然新的朝代能从之前的朝代汲取一些经验教训,并解决掉一些前朝未能解决的问题,也总会有新的问题不断积累,最终拖垮这个王朝。”
“想要延续国祚,就要不断解决国家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在内政、军事、科技、教育等方面都要尽量做好,不一代代的给国家留下痼疾才行。”
听了这番话,朱元璋点头,叹道:“确实如此,要不怎么说‘打天下易,治天下难’呢?”
或许是觉得聊的话题太沉重了,朱标开口道:“父皇,儿臣觉得那商王武丁用祭祀封神之法给天下人烙上‘思想钢印’,其实跟汉代以后,历朝历代皆以儒学统一天下人思想,令天下人忠君守礼,是类似的做法。”
“当然了,以咱们如今的见识来看,无论是商之后的周礼,还是秦之后的汉家独尊儒术,都比殷商以祭祀乃至人祭封神去维护思想统治的方法要好。”
“不过从汉至今,历朝历代以儒学思想维护统治也有一千多年了,也该再做变革、进步一番了。”
“妹婿带来科学思想,能弥补儒家思想的种种不足,可以说正当其时。”
好家伙,朱标这一番话说得不仅刘宽意外,便是老朱也颇为惊喜。
“标儿说得不错啊。”老朱捋须,面带笑意,“咱们大明推崇科学思想可以说正当其时,合该咱大明大兴!”
这时朱雄英也道,“皇爷爷,儿臣觉得那殷商在武丁时之所以强大,主要依赖于强大的青铜技术。”
“可惜殷商待天下人既无仁义之心,后来的纣王更是戕害自己人,以至内外人心皆失。”
“再加上青铜技术没有大的进步,诸侯又在数百年中逐渐学会青铜技术,强大起来,这才导致殷商覆灭。”
“咱大明如今依靠老师带来的种种科学技术,国力、军力远强于全球各国,情形倒是与那殷商当年有几分相似,该以殷商之史为鉴。”
“不说对全球诸国都仁义,却要保证一直对咱大明百姓仁义;此外,还得坚持发展科学科技,一直保证国力、军力的绝对领先,才能国运昌隆,久盛不衰。”
朱雄英说这番话时,几乎人人侧目,比朱标说出那番话更令众人惊讶。
朱标毕竟有三十好几了,知识、阅历摆在那里,能说出那么一番有见地的话不算奇怪。
可朱雄英却只有十七岁,能讲出这么一番有见地的话,就颇令众人惊讶、佩服了。
朱元璋听了更是畅笑起来。
“雄英说得好啊!你有此见识,将来在教育好儿子、孙子,咱大明说不得可以保证五代明君!”
朱檀见状笑着道,“五代哪儿够?有父皇留下的《皇明祖训》,咱大明怎么也得出个六代、七代甚至八代明君!”
他本以为这个马屁必能拍得朱元璋舒服,说不得回头就在海外建藩之事上再支持他一些。
谁曾想朱元璋听了却笑声一收,似乎有些不高兴了。
刘宽见此暗笑:老朱能高兴才怪,历史上《皇明祖训》可是被后继之君束之高阁呢,甚至被臣子拿来挟制大明皇帝。
起反作用了属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