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朱桂说完,才注意到朱元璋神色不愉。
果然,朱元璋哼了声,道:“还一箭三雕,若真让给你提前去西欧建藩,要么就是你一败涂地,小命不保;要么就是你把地方给打烂了——咱大明是要向欧洲倾销商品的,打烂了如何倾销?”
朱桂闻言愣了愣,随即不甘地道:“儿臣把握好度,不打烂欧洲就是了。”
朱元璋道,“那神圣罗马帝国如今虽分裂为诸多小国,却都受教廷影响,甚至有国家君主继任需教廷许可。”
“便是那阿拉贡、法兰西、英格兰等国,亦受教廷影响——此前他们曾联合对抗奥斯曼侯国,便是最好的证明。”
“你若真从西欧沿海登陆,除非信仰那什么天注教,否则即便在当地立足,也会被周边国家群起而攻之。”
“到了那个时候,你还怎么控制好战争的度?当真是眼高手低!”
见朱元璋有些发怒的迹象,朱桂顿时蔫儿了——朱元璋诸子之中,最不怕他的大约就是朱标了,其他人不论平时性格怎样冲,面对老朱的批评都很容易蔫儿,或者说惧怕。
训完朱桂,朱元璋点名道:“雄英,你有何看法?”
朱雄英沉吟了下,道:“皇爷爷,孙儿以为十三叔有句话说得对——要想让欧洲那些国家跟咱们签订协议,必须先打服他们。”
“不过正如皇爷爷所说,要在欧洲建藩,战事就很难控制,至少目前如此。”
“所以,咱们不妨往西海都司继续增派兵力,选一二国家攻打,令其跟咱们签订协约,然后以之为突破口,让欧洲其他国家都接受咱们的协约,乃至视为常理。”
朱雄英讲完,朱元璋露出了颇为满意的笑容,就连朱标、刘宽也不禁微微点头,表示赞许。
“你这想法就合适多了。”朱元璋笑着道,“那你认为再增派多少军队过去合适?”
朱雄英看了朱桂一眼,道:“皇爷爷,孙儿斗胆说一句。与其派朝廷卫所军过去,不如让十三叔这样想到欧洲建藩的藩王带领护军前去。”
“一则可以作为历练,继续累积军功;二则,可以让十三叔先了解欧洲,为日后建藩欧洲做准备。”
朱桂原本对朱雄英有些嫉妒恨的——他跟朱雄英算是同龄人,可朱雄英每每说什么就会得到朱元璋赞许,他说什么就被朱元璋批评,他心里当然不平衡了。
如今听见朱雄英为他说话,意外之余,不仅对朱雄英好感大增,甚至投以感激的目光。
朱雄英又接着道:“当然,仅十三叔一人极其护军,哪怕让他提前招募的移民,组建藩国卫所军,人数依旧少了些,若是十二叔也想建藩欧洲就好了。”
朱柏听了直接摇头,“我准备到美洲建藩,不想去欧洲。”
肃王朱楧听到此处,眼珠子转了转,起身抱拳道:“父皇,儿臣愿意带领护军到西海都司效力!”
辽王朱植、宁王朱权跟先后起身,道:“儿臣也愿往西海都司效力!”
朱元璋微微讶异,道:“怎么,你们三个都想到欧洲建藩?”
朱楧道:“父皇,儿臣早有此意——这些年听老师讲了后世那么多西夷欺我华夏之事,儿臣不能穿越时空去找后世西夷诸国的麻烦,还不能打击下他们的祖宗?”
朱植、朱权当即又跟着道:“父皇,儿臣也是这么想的。”
朱元璋看向刘宽,笑道:“你这个老师教的好啊。”
刘宽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以前讲后世之事时根本没想那么多好吧?
不过对于朱楧等人想要打击西欧诸国祖宗,他还是乐于见到的。
他于是大胆建言道:“陛下,欧洲教廷势力强大,代王既想到欧洲建藩,多几位藩王过去,日后也可以互为援助。”
朱元璋摸着下巴沉思起来。
这时朱雄英又出声了,道:“皇爷爷,欧洲教廷势力确实很强,诸国皆受其影响。咱大明若想破局,不仅要多让几个藩王去建藩,还需引入外力,如奥斯曼。”
“就当今世界来看,除了咱华夏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圈,接着便是阿拉伯人的伊教文化圈,以及西方的天注教文化圈。”
“欧洲属于天注教的基本盘,如果仅咱们带着儒家思想进去,很容易让欧洲诸国联合针对。”
“若是同时让伊教势力也进入欧洲,那便是三足鼎立之势,纵然不能让天注教为核心的文化圈消亡,可也令其势力大大缩水,为咱们分割欧洲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