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豆看书 > 都市言情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502章 红丸案,朱棣:恨不能打死朱常洛!【求追订】

第502章 红丸案,朱棣:恨不能打死朱常洛!【求追订】(1 / 2)

朱标觉得朱元璋未免将士绅群体想得太过阴暗,也想得太强了——所谓的士绅群体真能有这等令人思之头皮发麻的谋画?

念及此处,朱标想到了先前刘宽所说泰昌之事中另一个疑点。

他于是道:“若崔文升真如父皇所讲,实际是士绅的人,并且受士绅指使谋害了朱常洛。那最后朱常洛对此人的处置又作何解释?”

“总不会朱常洛吃了崔文升的药病重将死,还依旧信任此人,认为此人是无心之失吧?”

虽然在原历史上,一个原本在宫中位高权重的太监被贬到南京属于较为重大的处罚,可若论其犯的罪过,这种处罚就很轻微了,跟没处罚差不多。

朱常洛如果知道利用士绅团体,先稳住士绅,待掌权后再施展真正的政治抱负,又怎么可能在病重后还怀疑不到崔文升身上呢?

面对朱标的疑惑,朱元璋皱眉道,“标儿,又忘记咱先前讲的话了?史书都是人写的,你怎知里面的记载就一定是真的?”

“彼时朱常洛病重,宫中又有郑氏这位大敌,群臣欺骗他,说杀了崔文升,实际却假传圣旨将此人放了又如何?”

“当然,咱倒是更倾向于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为子孙谋,朱常洛虽然识破了崔文升真面目,猜到是士绅谋害他,却故意不说破。”

“因为他一旦说破此事,乃至揭开某些代表士绅利益的朝臣真面目,只怕局势就会彻底失控——他的儿子别说顺利登基,可能连活命都难。”

“他干脆假装糊涂,放了崔文升,让那些代表士绅利益的朝臣安心地扶持他儿子即位。”

“当然,也有可能朱常洛不确定究竟是郑氏害他,还是士绅知晓了他胸中抱负才谋害他。”

“这种情况下,放了崔文升,不跟另一方撕破脸皮,依旧是让他儿子稳定即位的最佳选择。”

朱棣听得直挠头,没想到里面一件事竟能有这么多考量。

他暗暗比较,终于意识到,自己谋略方面虽然较其他兄弟强出不少,可跟老父亲比起来还是差得远——这让他有点儿泄气。

这时朱元璋又道:“还有最后一种可能——原历史上的朱常洛就是那么糊涂,那些朝臣做事也稀里糊涂,所以才会出现刘宽所讲的那些不合理之事。”

听此,朱标、朱棣还在思考这种情况的可能性。

刘宽则笑道,“陛下这最后一种推测的可能性确实也不低——后世有句话,叫做‘世界都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有些事看着不合理,可它就是发生了。有些人大概是做的事看着糊涂,可他就是那么想并那么做了。无法理喻。”

朱元璋微微点头,算是赞同。

然后示意刘宽继续讲。

刘宽道,“朱常洛虽然让崔文升进献的一位大黄泄得丢了大半条命,吓得都交代后事了,可却一时没死。”

“这时候鸿胪寺丞李可灼,说要进献仙丹给朱常洛。”

???

老朱三人头上又冒问号了。

虽然他们刚接受了刘宽“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的说法,可你不能立马就来个这么不靠谱的事吧?

要是宦官或是宫外道士、方士进献仙丹,他们都能理解。

可你一个鸿胪寺丞,正儿八经的官员,怎么在这种时候冒出来进献仙丹?

图啥?

不会真以为所谓的仙丹能医好皇帝,然后自己获得救下皇帝的滔天大功吧?

这种事没办成很容易全族消消乐,冒这么大的危险去赌一个几乎不可能达成的结果——这是正常人办的事?

在朱标、朱棣一脑门子问号时,刘宽话语并未停。

“根据后世一些史料记载,这个药是由什么制作的不知道,只知是红色,因此被称为红丸。”

“病重的朱常洛不知怎么知道了这件事,召李可灼入宫问了几句,抱着一试的想法吃了药,当天就感觉状态好了不少。”

“等到傍晚,他就让李可灼又进献一枚红丸吃了,结果当天晚上就一命呜呼,驾崩了。”

“这就是晚明三大疑案的另一大案——红丸案。”

“事后,有部分朝臣认为红丸是让朱常洛暴毙的原因,不然朱常洛是有机会救回来的,因此追罪李可灼,并由此事牵扯到推荐李可灼的首辅方从哲。”

“在此过程中,有人对红丸成分进行了分析,这才知道,这红丸与当年嘉靖皇帝炼制的‘仙丹’类似,是以妇人经水、辰砂、秋实、人乳等调制而成。”

“说红丸是重补、大燥之物,与大黄药性正好相反,所以才两丸就要了朱常洛的命。”

“有意思的是,后面李可灼也只是被发送贵州为戍卒,方从哲虽屡遭弹劾,却只是以养病辞官。”

“而等到天启五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为了打击当年议定‘红丸案’的东林党人,又免了李可灼的戍边之罚,并任命崔文升督导漕运,甚至还让天启帝重新启用方从哲,只不过方从哲当时已经年老,不愿出仕。”

天启朝对“红丸案”主要人员的处置,无疑又不合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