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葫芦!”
“捏糖人咧!”
“瞧一瞧看一看,玻璃首饰,实惠又好看呐!”
“《三国演义》连环画,老少都爱看···”
进了滁州城,朱元璋见城内很繁华,便下了马车步行。
刘长安、刘若月自然也跟在身边,然后就是李贵和三名侍卫将官——三人各自紧跟并盯住一人,足以保证朱元璋和俩小孩的安全。
行走在滁州城的街道上,朱元璋感觉虽远不如京师繁华,可周围的建筑、叫卖声乃至味道却更让他感觉亲切,回忆起一些青年时代的事情。
走了会儿,朱元璋注意到在街角某处围了不少人,时不时地叫好。
开始他以为有人在表演杂耍,可仔细一看却并不是。
刘若月也好奇地抻着脖子看,可惜她太矮,根本看不清里面在表演什么,便摇了摇朱元璋的手,“外公,我们也去看看吧?”
“好。”朱元璋笑着道,随即嘱咐,“不过你跟长安可得小心点,别被拍花子拐走了。”
刘若月撇嘴,“人家又不是三岁小孩儿,不可能被拍花子拐走。”
当朱元璋带着俩孩子来到街角,已经有几个便衣侍卫挤进人群,为朱元璋几人开了路,于是几人很顺利地就到了人群内围。
也终于看见里面的景象。
只见前面是一个平板车,车上放着一个三尺多的木箱。这木箱朝着人群的一面开了口,里面透着灯光,外面却是用白色丝绸做画布,上面画着人物、景物。
大多数人物都很简陋,只有少数人物线条丰满些,乃至上了色采。在灯光的映照下,倒是看得很清楚。
而在马车一旁,有个青年正卖力的转动着一个把手,随着其转动把手,木箱开口处画面竟飞速转过,变成了下一幅内容相似的图画。
刘若月看了两眼,就忍不住道:“这好像动画片呀?!”
刘长安跟着点头,“确实很像动画片——要是画的精细些,再有声音就更像了。”
朱元璋也看得一阵惊讶。
这种一面面画转动形成好似画中人物动起来的玩意儿他以前就见过,叫做马骑灯,也叫走马灯。
但走马灯一般就灯笼大小,是因为里面点燃的灯烛而旋转,转得很慢。最主要的是一般就八幅画,转出一个骑马追赶的情景。
而眼前这个利用人力旋转的“大走马灯”,画布却是在短时间内换了不知多少幅,再加上转速很快,于是就好像刘宽曾用平板播放的动画片一样——当然,是那种很粗糙的动画片。
随后,朱元璋留心看“动画”内容,才发现竟“播放”的是《射雕英雄传》。
《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都是目前民间极受欢迎的,又是刘宽请人代笔写作,朱元璋自然也翻读过。
不过,眼前商贩以《射雕英雄传》制作“动画”,“野心”可是真不小——毕竟射雕内容很长、剧情也颇为复杂。
朱元璋与刘长安、刘若月虽然都听过射雕的故事,可此时也看得津津有味儿,甚至在某些地方,忍不住跟周围的百姓一起叫好。
“让开!让开!”
过了会儿,后面传来几个汉子的喝斥声,随即人群就被粗暴的分开,甚至有相当部分百姓担心惹事直接离开了。
当然,大部分百姓都只是让到周围看热闹,朱元璋一行人自然也如此。
只见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人带着几个汉子来到平板车前,其中两个汉子直接将之前“播放”动画的青年架了起来。
管事则笑着道:“马三郎,我们公子一而再地邀请你喝茶,你居然都不理睬,那就别怪我们当下人的动粗了呀。”
“把人和车都带走——我家公子和马三郎是朋友,请他喝酒,都别看了,散了吧!”
马三郎焦急大叫:“我不认识你家公子!快放开我!”
朱元璋见此情景直皱眉——不管那什么公子认不认识马三郎,这么把人带走就不对,有绑架嫌疑。
周围百姓中如此想的肯定也有,但见那管家明显出自富贵人家,七八个大汉看起来又很凶恶,一时并无人管这闲事,就这样让管家等人将马三郎和他的平板车都带走了。
朱元璋当即对跟在身后侍卫将官道,“让锦衣卫跟上去,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侍卫将官点头,却没离开,而是用一套手势将朱元璋的命令传达出去——周围有锦衣卫的人一直盯着这边。
朱元璋亦装作若无其事地带着一行人,不禁不满地朝马三郎被带离的方向走去。
不多时,成纪便过来禀报。
“皇上,马三郎被带去了那边巷子里一个叫红蝶雅筑的院落——那里应该是个高档青楼。”
高档青楼?
朱元璋惊讶。
话说他都快七十岁了,还没正儿八经地去过青楼呢——建立大明前倒是带兵去过,那是去抓人的,而且那家青楼也称不上高档。
朱元璋想去见识下,便吩咐人将刘长安、刘若月带回马车上。
俩孩子虽好奇,却知道朱元璋接下来要办正事,也没闹,乖乖地离开了。
就这样,朱元璋带着李贵和两名侍卫将官来到了位于巷子深处的红蝶雅筑。
这个院落看似普通,可大门外却挂着一串娇小的红灯笼,而且取名“红蝶雅筑”,一看就是风月之地。
一名侍卫敲响了门。
门打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看了外面几人一眼,问:“几位有何贵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