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竟出了这么多问题,自然要将刘宽找过来一起商议,看看后世有无相关经验以供参考。
大约过了一刻多钟,刘宽来到了奉先殿。
“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刘宽礼仪不变,可参拜的人却变了。这让他在行礼之后,竟一时有点想念起老朱来。
只要确定老朱不会杀他,那么老朱坐在那张龙椅上还是比朱标更让他放心。这就好像家中有明事理、有能耐的长辈在,作为小辈无论面对什么事,心理压力总要小一些。
好在老朱只是退位成为太上皇了,人还在,真要有朱标、朱雄英以及他都决定不了的事,还是可以让老朱拿主意。
“平身。”朱标并不知道刘宽一瞬间脑海中就转过许多念头,笑着示意太监将一份奏本递过去,道:“我父皇在滁州微服私访,发现当地学校教育出现了不少问题。”
“虽然看着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教育毕竟关乎国家人才培养,且其他地方的学校很可能也出现类似滁州的那些问题。”
“不知妹婿对此事怎么看?”
刘宽将奏本快速地翻看了,眉头皱起来,道:“没想到大明的学校教育这么快就出现了这些问题。”
朱标讶异,“听妹婿语气,似乎对学校教育会出现这些问题早有预料?”
刘宽点头,道:“陛下,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完美毫无缺陷——即便是当时看着颇为完善的制度,也会随着时间流逝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乃至弊端。”
“如这份奏本中所提到的,学校有坏学生欺压乃至勒索其他学生,在后世被称为霸陵,是学校教育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当然,这绝非学校教育所独有的,像大明以前那种小规模的学堂教育应该也有,只不过因为师生人少,官学的教谕、老师、学子等道德水平相对较高,这种事出现的相对少些。”
“至于学校有老师利用让学子补课,让学子到指定地方购买纸笔乃至学习所用的辅导书籍,也是后世常见之事。”
“说到底,人非圣贤,而学校教育又需要很多老师,以至于降低了对老师的学术、道德水平要求。”
“同时学校学子也因为没有什么门槛,学子较多,而让坏学生的比例更多了些。”
刘宽这番话算是讲明了奏本中几种学校教育问题出现的缘由,让朱标、朱雄英听得微微点头。
随即朱标就问:“那后世对这些问题可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刘宽道:“后世也没什么特别好的解决办法——国外此类问题甚至更加严重,如白头鹰国不禁枪,因此曾有被霸陵的学生为了报复,购买枪支全副武装到学校无差别枪击,搞出了轰动全球的校园枪击大案。”
“面对这些学校教育问题,只能是尽量健全对学校老师、学生的监督机制,并通过教育来提高学生以及老师的道德水准。”
“同时还对如何正确应对这些问题进行宣传,鼓励学生遭遇霸陵及学校乱收费现象后,勇敢地上报给老师、家长,让老师、家长帮忙解决问题。”
“事实上,就这些学校教育问题本身而言,只要当事人愿意站出来上告,公之于众,解决起来并不难。”
“难的是此类事总是不断发生,又总有当事人因各种各样的原因,默默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