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豆看书 > 都市言情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434章 怪才徐渭,炫耀儿子的老朱【求追订】

第434章 怪才徐渭,炫耀儿子的老朱【求追订】(1 / 2)

听刘宽诵读了杨慎的《临江仙》,朱元璋、朱标都不禁在心中反复品味了一番。

稍顷,朱标感慨着道:“这首《临江仙》确实足称传世名篇,几不逊于几位宋词大家的作品。”

朱元璋道,“此词将朝代兴亡当做谈资,读来既慷慨悲壮,又回味无穷,可见那杨慎在此道上确实才华卓绝。”

“不过,他能写出这样的词来,应当经历了不少事吧?”

刘宽道:“回陛下,杨慎作为当时首辅杨廷和的儿子,考上状元本就备受争议,亏得他才华卓绝,才保住了功名。”

“正德年间他基本都在翰林院任职,到了嘉靖年间,他先是参与编修《武宗实录》。”

“后在‘大礼议’之中触怒嘉靖帝,被贬谪至云南永昌卫。而在之后的数十年,虽往返于四川、云南,但仍终老于永昌卫。”

“似乎是死于嘉靖帝之前,活到了72岁。到了后面隆庆、天启年间才两次对其追谥,算是为其平反。”

“果然。”朱元璋听了一笑,“你看历史上那些诗词大家,大多是大半生乃至一生郁郁不得志之辈。”

“正是因为经历坎坷,他们才对山河与人生有足够深刻的感悟,进而写出传世诗词。”

刘宽心道:这可未必。

经历坎坷,对山河、人生感悟深刻确实是写出传世诗词的必须,但却未必就一定郁郁不得志——后世那位伟大的图书管理员便是例子。

大约是对杨慎这种只在文学方面留下传世成就的大才子不感兴趣,朱元璋接着便问:“那徐渭莫非也是如解缙、杨慎一般的文坛才子?”

刘宽道:“回陛下,徐渭确实如解缙、杨慎一般博学多才,但相比之下,其人更应该以怪、奇、狂来形容。”

怪、奇、狂?

听刘宽这么说,朱元璋、朱标都更有兴趣了。

“徐渭出生于正德末年,生活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此人也是年少时便显露聪慧的一面,在地方称为神童。”

“然而因为身世坎坷,性格孤傲,所学庞杂,他到二十岁才考上秀才,可之后直到四十一岁,考了八次,都未能中举。”

“在此期间,他更是经历了家产被豪绅霸占,发妻早亡,漂泊无依之难。”

“到了嘉靖三十几年的时候,东南沿海倭寇成患,他进入当时浙江巡抚胡宗宪的幕中,这才以幕僚身份登上天下舞台。”

“徐渭知兵事,好奇计,为平定倭患出了不少计策,为胡宗宪倚重成为幕首。”

“后来更是献计招抚了当时东海的海盗王汪直,可惜后来地方官府出尔反尔,杀了汪直,令其谋划功亏一篑。”

“后来胡宗宪因朝堂纷争被下狱,徐渭也受牵连。他本就性格偏激,之前经历又坎坷之极,此番入狱精神便出了问题,时不时发狂自残,乃至自尽——据说他曾自尽九次之多,可惜都没死成。”

“万历即位大赦天下,徐渭才被放出来,当时已五十多岁。此后他虽然不再涉及朝堂之事,但与戚继光、李成梁这些万历朝的名将却都颇有交情。”

“不过徐渭因为不治产业,不屑礼法、性格狂狷孤傲,晚年过得很是凄惨,靠卖字画甚至是写为生。”

“晚明时期其实还有一部名气不逊于四大名著的,甚至原本就被列于四大名著之中,叫做《梅瓶金》(自己纠正),在写世俗方面堪称第一,作者笔名叫兰陵笑笑生。”

“后世此人身份一直成谜,很多人猜测,这人就是徐渭。”

“至于徐渭其他作品,微臣就记不得了,除了文学之外,大抵在书法、绘画、戏曲方面都颇有成就吧。”

听刘宽讲了徐渭大概生平,朱元璋道:“从知兵事、好奇谋这点来说,此人于朝廷用处倒似乎比前两位大才子大些。”

“然而,按你所讲,此人性格只怕比解缙、杨慎之流更难令人接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