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蹇义叙述完了组建电力局的相关想法,刘宽用手指敲了敲桌面,略一沉吟,便道:“你能抓住保障供电、收缴电费这两个电力局的核心职能,又知道区分工匠与吏员的各自作用,很不错。”
“但你的想法还有不少需要完善之处——比如说如何防范因电线燃烧引起的火灾?”
“如今的电线质量还是不够好,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季,电线因过热起火是有一定可能的。”
“所以,电力局还必须跟巡火局做好沟通,对此类事件进行防范,议定一套完备的紧急应对措施。”
“除此外,还需防备民间偷电线乃至私自接拉电线···”
私自接拉电线?
蹇义及旁边的黄淮、杨士奇听此都一愣,颇为意外。
心想着,电这种东西民间都敬畏无比,还有人敢私自接拉电线?且不说怕不怕律法惩罚,难道不怕被电死?
刘宽一瞅三人神色,便知道他们大概在想什么,于是解释道:“有些愚昧而又喜欢贪便宜的人,并不知道私自接拉电线多么危险。”
“正因如此,电力局成立后的一项工作,就是向京师百姓普及诸多用电安全常识。”
听到这里,即便是蹇义、黄淮这等自诩清流的官员,心里也不禁暗自佩服刘宽思虑的全面、仔细。
刘宽则又问:“民间的电费你准备怎么收?”
电费怎么收?
蹇义又一愣,随即就意识到,刘宽不是问他派什么人去收,毕竟这个他之前讲过,也得到了刘宽的肯定。
那刘宽这一问何意?
刘宽并没有给蹇义多思考的时间,见其迟疑,便直接提醒道:“《大明律·户律》一篇知道吧?”
蹇义作为科举改革后的进士出身,自是通晓《大明律》的,当即露出恍然之色,道:“院正是指参照户律分等纳粮之例,让百姓也分等缴纳电费?”
刘宽点头,“不错。”
蹇义随即分析着答道:“朝廷之所以让大户缴纳更多田赋,乃是因为大户拥有的田地更多,得朝廷庇护、地方农田水利等实惠更多。”
“那么,若电费收缴也要分等,难道是要让商户、工坊按更高比例缴纳电费?”
刘宽对蹇义的聪明才智感到满意,微笑道:“你想的基本正确——我认为,可以按照普通用户、商业用电以及奢侈用电将电费收缴暂定为三个价位。”
“普通用电指的就是普通民户用电,商业用电则是你讲的大商铺、工坊用电——可以其夜晚需同时亮多少电灯为判断标准,比如同时亮灯超20盏,便定为商业用电。”
“至于奢侈用电,则是针对戏园、酒楼、青楼等娱乐场所的。我将这种电价分等的收缴方式,称为阶梯式电价。”
蹇义、黄淮、杨士奇听了刘宽最后对奢侈用电的解释,顿时都眼睛亮了。
如今可不是晚明——那时去娱乐场所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出自士绅阶层的“读书人”,甚至干脆是有功名在身的士子。
在明初这个时期,出入戏园、青楼等娱乐场所的大多数都是勋贵子弟。
当然了,如今还要加上那些因大明重视商业而发达起来的商贾子弟。
相反,在经历了元朝近百年的不重视,洪武二十几年的半用半打压,如今就是书香世家都不怎么富裕,即便富裕也比较爱惜羽毛,鲜少去戏园、青楼那类娱乐场所。
数量众多的普通读书人就更不用说了,去酒楼吃一顿都要考虑半天。
所以,蹇义这些还算是半个传统读书人出身的官员,对打压戏园、青楼、酒楼等娱乐场所之事,可是太赞成了。
于是,回过神后,蹇义便颇为兴奋地道:“院正所提的分等收缴电费之法实在是妙,下官若任职电力局局正,定仔细周全此法,加以实施!”
刘宽微笑道:“此事确实需要考虑周详。”
随即,刘宽又拿起黄淮的资料翻了翻。
黄淮比蹇义小四岁,是洪武二十二年进士出身,与蹇义不同的是,他先在户部视事(实习)数月,后来在通政院做了半年的行人,再之后便在都察院任职至今。
吏部档案上对此人的评价是:见识高远,果决明睿,性情秉直刚毅,然不善权谋。
‘这看起来似乎比解缙更像是做御史的料啊,也难得老朱肯放人。’
刘宽心中如此想,对如何用黄淮也有了主意。
他抬头,见黄淮正目光直直的看过来,便微笑道:“宗豫(黄淮字)在都察院做得好好的,被调来天工院,应无怨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