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礼后,他主动问道:“不知陛下急召微臣入宫有何事?”
朱元璋道:“雄英在对马岛遭日国杀手刺杀。”
“啊?”刘宽震惊出声,随即连忙问:“雄英如何了?”
朱元璋道:“他没事,只受了点皮肉伤。不过他发来电报,认为日国行刺杀之举,显然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是时候该收网,将日国也纳入咱大明统治下了。”
刘宽松口气,然后便觉得此事有点怪怪的,至于哪里怪,他一时却说不出来。
这时朱标道:“妹婿,此次刺杀实际是雄英策划的——其实是他认为,之前让日国‘改稻为桑’及‘移民’之计策作用已经很小了。”
“如今由原来日国南北朝廷分裂出的三国都民生疲敝,民心思安,即便有光明卫谍探从中挑衅,也很难再发生较大的战事。”
“甚至三国已经开始暗中交流,图谋彼此和谈乃至联合对抗咱大明。”
“另外,日国武士阶层目前已出现明显的反明思潮,若放任下去,只怕要不了几年反明思潮就会变得格外高涨。届时,很有可能会促成日三国形成以对抗咱大明的统一联盟。”
“雄英觉得拿下日国之事不易再拖延,所以才策划了他被日国忍者刺杀之事,来作为咱大明出兵日国的借口。”
朱标说完,朱元璋便有点不悦地道:“看你说的什么话?那叫借口吗?日国人刺杀雄英是事实,日三国贵族及武士阶层压迫、残虐平民也是事实,咱们是光明正大的出兵日国,解救日国贫苦平民!”
听到朱元璋这番话,刘宽好险没忍住笑出来。
他强忍着笑意道,“陛下说得对,咱们大明若出兵日国,绝对是奔着解救日国贫苦民众去的。”
“日国那些贵族、武士阶层,对普通民众之压迫近乎扒皮喝血,早就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了。”
“哈哈哈!”朱元璋难得高兴地大笑起来,“标儿,瞧见没有,你觉悟还没刘宽高!”
朱标虽然知道刘宽肯定是支持拿下日本的,可见刘宽如此摆明旗帜的支持朱雄英策划之事,还是有些无奈。
他随即说起正事,道:“根据光明卫的情报,目前日三国中势力最强的北朝,也即是足利幕府,人口也不过三百多万,军队二十几万。”
“剩下的两国,人口更是只有两百万左右,军队只有十几万。且三国内部都存在着各种问题,并且被光明卫渗透严重。”
“所以,一旦开启征讨日国的大战,咱大明肯定可以顺利攻灭日三国。而此番召妹婿入宫,主要是想听听妹婿对战后治理日国诸岛的想法。“
刘宽闻言道:“殿下,这个咱们之前不是讨论过吗?日国被征服后,原领土上绝不能留太多和族人。”
“听殿下方才所言,他们如今还有七百万人口是吧?那至少得迁徙六百万人口,分散到别处。”
“而且不论这些人迁徙到哪里,都必须勒令新一代说汉话、学汉字,最好是禁止他们说日语。”
“如此数代人,乃至十数代人下来,才能让日和族彻底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朱标道:“日国如今确实还有七百万人口。可按你所说的移民六百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只怕需耗时多年才能完成。”
刘宽坚定地道:“殿下,日国就如同盘踞在大明榻侧的毒蛇,必须一下子打死,才能永除后患。”
“咱们不做大屠杀那种有违天道、人道的事,但移民和灭其语言、文化的事哪怕花费二十年、三十年之功,也必须去做!”
听刘宽语气如此坚定,朱标才又想起后世日国入侵时所犯下的滔天罪孽,于是叹道:“也罢,就按妹婿说得来办吧。咱们接下来讨论下具体做法···”
刘宽在奉先殿跟朱标就战后治理日国的事讨论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开。
等走出宫去,心情不那么激动了(因终于要灭日而激动),他才注意到一件事。
方才讨论中,朱元璋很少插话,就像是个旁观者。
这和刘宽印象中,朱元璋的强势、主动差别很大。
再联想到近几日朝廷的一系列人事变动,刘宽忽然有了某种猜想。
‘难不成老朱不行了?要提前传位给朱标?’
‘不会吧?’
‘我来了老朱不仅没增寿,反而减寿了?’
‘不对···老朱想退位当太上皇?!’
最后的猜测出来,刘宽神色变得极其古怪。
在后世人的观点中,朱元璋就是个权力生物。这种人居然会主动退位,交出至高无上的权力,实在让人意外。
不过,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之君,即便真的退位了,想要拿回权力,应该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算了,他们皇家的事我管不了,也不该掺和。接下来,还是多关注日国的事吧。’
···
···
大明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初五,日国足利幕府派忍者于对马岛刺杀大明皇太孙朱雄英,令朱雄英受“重伤”,幸亏大夫治疗及时才挽回性命。
朱元璋闻讯暴怒。
很快此事便被数份官方、民间影响力强大的报刊披露出来,一时间朝野皆为之愤怒。
上至公卿,下至小民,凡知此事者,无不怒斥日国之歹毒···